播客节目 II : 如果教育研究的目的不只是分析问题,而是与实践者共同积极改造学习环境,将会如何?
链结:
- SoundOn 链结: https://player.soundon.fm/p/8817f7dc-748f-4f92-a131-d4c56c069d53/episodes/358c011b-0c32-4049-bfdc-aa0d3b461c16
- Spotify 链结: https://open.spotify.com/episode/7oKdHdLM52CcdzQXS6BfnI
- KKBox: https://podcast.kkbox.com/tw/episode/1_63j-ViufooL_6jU0
讲者:
- 胡馨允 助理教授,香港教育大学幼儿教育学系、全球教育研究所:芬兰、欧洲与全球南方国家 (GRIFE)助理所长
- Yrjö Engeström教授,赫尔辛基大学成人教育学教授、活动发展与学习研究中心主任,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荣休教授。
在我们最新的GRIFE Podcast中,胡馨允博士与「Change Laboratory」方法的创始人Yrjö Engeström教授展开对谈。他们共同探索如何将学校转变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验室。
本集亮点:
🔍 为何称作「实验室」: 重点不在控制变因,而在营造一个安全的空间,进行真诚对话,并有效面对矛盾。
🔄 由下而上的路径: 研究成果并非由研究者预先设定,而是与教师、学生和家长共同创造。
➡️ 「实验室」作为一种启发: 它是一个安全的空间,旨在无须压抑地处理困难且矛盾的问题。
➡️ 核心目标: 打破「自我应验的预言」,从关注学生缺陷的视角,转向理解系统性的根本原因。
在本系列中,Engeström教授将解释这种植根于「Cultural-Historical Activity Theory」的方法,如何帮助打破恶性循环,并赋权整个学习社群。
正如Engeström教授所言,具创造性的研究应该要能带给我们惊喜,而不仅仅是证实我们已知的事物。



